交叉中隔壁法(CRD法)6、雙側壁導坑法 雙側壁導坑法一般將斷面分成四塊:左、右側壁導坑、上部核心土和下台階。其原理是利用兩個中隔壁把整個隧道大斷面分成左中右3個小斷面施工,左、右導洞先行,中間斷面緊跟其後;初期支護仰拱成環後,拆除兩側導洞臨時支撐,形成全斷面。兩側導洞皆爲倒鵝蛋形,有利于控制拱頂下沈。 當隧道跨度很大,地表沈陷要求嚴格,圍岩條件特別差,單側壁導坑法難以控制圍岩變形時,可采用雙側壁導坑法。現場實測表明,雙側壁導坑法所引起的地表沈陷僅爲短台階法的1/2。雙側壁導坑法雖然開挖斷面分塊多,擾動大,初次支護全斷面閉合的時間長,但每個分塊都是在開挖後立即各自閉合的,所以在施工中間變形幾乎不發展。雙側壁導坑法施工安全,但速度較慢,成本較高。該方法主要適用于粘性土層、砂層、砂卵層等地層。 雙側壁導坑法施工作業順序爲: (1)開挖一側導坑,並及時地將其初次支護閉合。 (2)相隔適當距離後開挖另一側導坑,並建造初次支護。 (3)開挖上部核心土,建造拱部初次支護,拱腳支承在兩側壁導坑的初次支護上。 (4)開挖下台階,建造底部的初次支護,使初次支護全斷面閉合。 (5)拆除導坑臨空部分的初次支護。 (6)建造內層襯砌。 雙側壁導坑法應注意以下幾點: (1)側壁導坑開挖後方可進行下一步開挖。地質條件差時,每個台階底部均應按設計要求設臨時鋼架或臨時仰拱。 (2)各部開挖時,周邊輪廓應盡量圓順。 (3)應在先開挖側噴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在進行另一側開挖。 (4)左右兩側導坑開挖工作面的縱向間距不宜小于15米。 (5)當開挖形成全斷面時應及時完成全斷面初期支護閉合。 (6)中隔壁及臨時支撐應在澆築二次襯砌時逐段拆除。 |